充电桩建设该由谁来建?

2017年08月11日 17:52 作者: 浏览:9162次

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是什么?一台充电设备?一个售电终端?一项耗资庞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?还是一座城市的绿色屏障和财富源泉?

相比于人们印象中的高大上来讲,充电桩其实是一个十分实用和可靠的设备。相比几年前的大规模集中充电站,充电桩建设正在进入一个私人实用化的发展阶段。充电桩背后蕴含的巨大财富和环保效益将得以释放。

2015年,一个以政府为主要投资人的充电网络正在全国加紧建设。仅北京、天津、上海等十余座大中城市拟投建的充电桩规模就达到近百万个。

“负担”还是财富?

显然,充电桩正在成为一项庞大的政府基础设施投资。然而,相伴而生的便是巨大的财政负担。

“桩体没有多少钱,但是配上刷卡取电和远程计费、远程数据通讯模块等设施,这个费用就贵了。一个慢充充电桩的设备成本在3000元左右,一个40千瓦功率的快充充电桩成本在5万元左右。加上整个电路改造、电网增容、远程计费、远程数据通讯等其他费用,平均建设一个充电桩的成本大致为1.3万至8万元。仅以北京市2017年之前计划建设的18.8万个充电桩为例,其所需政府投入将达到近百亿元。

充电桩背后蕴含的财富源泉不但没有得到开发,反而成为了政府财政的负担。

按照一个快速充电停车位一天有效服务5辆车,受电300千瓦时,每千瓦时收取0.4元充电服务费计算,每年的充电服务费约有4.4万元,大约两年即可收回成本后,5年资金回报率达到174%。

即使是慢充充电桩,按照日售电30千瓦时计算,最多三年也可以收回全部成本,5年资金回报率达到70%。

此外,充电桩还是一座城市的“空气净化器”。充电桩建设带动电动汽车的普及,不仅将大幅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,同时大大降低了城市能耗。

尽管电动汽车不是零污染,其所需电力在我国有70%以上来自燃煤发电。但是,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率接近50%,而燃油汽车的燃油利用率只有15%。较之而言,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率提高了3倍以上。

充电桩的建设其实就如同种植树木一样,是在为一个城市创造巨大的财富和良好的环境。仅仅将充电桩狭隘地理解为充电设备、基础设施,无疑忽视了充电桩背后蕴藏的巨大财富,呈现出“捧着金碗讨饭吃”的尴尬局面。

打通投资阻隔

尽管政府已经发布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充电桩建设的政策。但是,停车用地难、成本压力大、盈利前景不清、政府行政审批流程和管理尚未理顺等问题,依然犹如一道道大门阻挡着社会资金的进入。其中,关键是充电停车用地和电网取电问题。

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充电桩的建设和经营,需要诸多利益主体的合作和现有行政法规的调整。

例如,在建设用地方面,如果停车场管理者不采取简单的出租场地谋取短期利益的做法,而是采取充电收入分成的方式,那么不仅将大大降低充电桩建设投入,从长期看还会增加收入。电力部门能够调整政策,将充电桩用电与其他用电进行区分,并且变一次性增容收费为“细水长流”,按用电量收取充电服务费。在目前信息化管理的技术保障下,这不但能够简化管理,同时也可以增加电网销售收入。

此外,还可以开发充电桩的附加价值。充电桩不仅仅可以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,还可以作为户外广告位、城市WiFi发射器等等进行立体化开发。

大幅降低充电桩初期建设成本,缩短资金回收周期,增加充电桩收益并非没有办法。只不过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机制、发起一个活动来联合诸多利益主体,协调相关流程,让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充电桩建设和经营,共建一片新能源汽车的都市森林。